西安市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四大特点
2007-8-7 新闻来源:水利厅网站
入夏以来,西安市按照“抓大不放小、建城不忘乡,大水兴市、小水富民”的工作思路,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掀起了夏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全市最高日上劳12.5万人,日上各类机械650多台(套)。西安市今年夏季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规模治理,整村推进。坚持农田水利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做到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注重实效,整村推进。坚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到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坚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积极配合全市农业产业调整十大板块项目的实施。坚持农田水利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项目,服务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是落实政策,足额配套。市政府每年筹集水利建设资金1.9亿元,其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的资金每年不低于8000万元。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年度计划下达后,再从市级基本建设资金中落实配套资金497万元,同时明确了今后4年的配套资金渠道,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三是田水结合,注重实效。西安市提出了基本农田修到哪里,水利工程就配套到哪里,产业结构就调整到哪里的工作方针,做到建一处工程,树一处典型,造福一方百姓。在长安、户县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和水利资金整合试点,在临潼、蓝田整合各类水利资金,实行项目捆绑,在渭北旱塬、周至、户县和长安的纯井灌区,对抗旱水源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调动了群众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四是建管并重,创新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质量标准,修建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坚持在建设的同时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理责任;坚持一事一议,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按照政府退位、群众入位、管理到位的原则,制定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针对各类不同特点的小型水利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管理的模式,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了条件,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项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