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过国家灌排委专家评估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网
6月7日,国家灌排委组织专家对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了评估,一致同意向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推荐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自水利部、中国水科所、清华大学、省水利厅的专家,深入郑国渠遗址及历代引泾遗址,实地踏勘了遗址的现状,了解了郑国渠历史、发展和现在利用等情况。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前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占义、中国水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顾浩、水利部农水司前副司长姜开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前副司长孟志敏、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等专家参加了评估。
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重点就陕西水资源状况、陕西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水文化建设做法和特点做了汇报。指出,陕西非常重视水文化建设工作,出台了《陕西省水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会,建成了李仪祉纪念馆暨陕西水利博物馆,设立了水文化专项资金,建成了水文化专家库,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水文化遗产普查,加强水文化宣传,有力促进全省水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希望专家们支持陕西水文化事业,多提宝贵意见。
省泾惠局负责人从郑国渠灌区工程及历代引泾工程的规模、效益、管理、持续利用和传承,郑国渠申遗所做的主要工作等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认为,郑国渠灌溉工程作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持续利用2200多年,灌溉效益非常显著,水利科技先进,管理经验丰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引泾灌溉文化、艺术丰富厚重。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技术评估和认真讨论,一致同意向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推荐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省水利厅、省泾惠渠管理局高度重视郑国渠申遗工作,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去年以来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研究制定了申遗工作路线图和工作总体方案;组织人员到四川东风堰、浙江它山堰等考察学习借鉴申遗经验;抽调人员,加班加点收集郑国渠及历代引泾工程考古调查资料、国保单位四有档案等;制作了灌区电子沙盘和郑国渠视频,出版《郑国渠》、《老龙王》、《郑国渠论文集》、《引泾灌溉历代碑文集》和《古渠春秋》画册。与此同时,邀请人民网、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抓好遗址区的现场整治工作,整修交通道路、设立标识,清理垃圾杂草,为郑国渠申遗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14年开始,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决定每年对申报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评选,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在用古代灌溉工程,了解灌溉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维护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申报成功的工程将列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