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行业新闻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从2007年防汛抗洪看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
发布时间:2007-08-02     作者:   分享到: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从2007年防汛抗洪看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

中国水利报  2007-08-02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

——从2007年防汛抗洪看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

    告别连日的阴雨,阳光再次照进王家坝。闸边居住的潘传义一家四口开始翻晒小麦,晾晒被褥。与十步开外汹涌而过的淮河相比,他们与身处的王家坝保庄圩一样,淡定从容。

    这份淡定与从容的背后,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深植人心,在淮河1954年来流域性大洪水与重庆超百年一遇暴雨洪灾交织的2007年汛期,神州大地处处奏响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激扬旋律。

情系人民,中央和灾区群众血肉相连

    淮河、洪泽湖,滔滔洪水一峰连着一峰;重庆、四川,暴雨惊雷一阵接着一阵。汛情灾情,深深地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

    7月22日,刚刚遭遇115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的山城重庆,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回龙坝镇梁滩桥村。趟过满是泥泞的田埂,走进遍地瓦砾的街巷,他动情地对大家说:“有的乡亲房子被冲毁了,有的乡亲东西被冲走了,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我和你们一样感到难过。但我们一定要有战胜灾害的决心和勇气。”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语话,在山城群众的心里引起强烈共鸣。

    安徽蒙洼蓄洪区王家坝镇的刘克义老人清晰地记得7月13日这一天。温家宝总理晚上冒雨来到了他们和谐村,这是总理第四次来到蒙洼。总理的话深深记在了乡亲的心里:为分洪,你们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感谢你们!按照分蓄洪的规定,对你们的损失要有补偿,要按最高的标准给你们补偿。

    “我和你们一样感到难过”“党和政府感谢你们”,朴素的话语,传递着一种关切、一份温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与灾区群众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真挚感情,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也映射出我们党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

    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防汛抗洪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方面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安置蓄洪区内的受灾群众,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带着对人民的殷殷牵挂,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几赴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抗洪一线军民,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每到一处,他都着力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正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家防总以及水利部等有关部委密切关注水雨情,派出多支工作组,赶赴淮河、长江以及重庆等地,深入一线,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他们连夜察看险情,制订抗洪抢险方案,同时也记挂着受灾群众的冷暖。群众损失多少,生活保障如何,事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仔细过问,详细察看。

    正是执政为民这一使命的寄托,各级政府在防汛抗洪中精心组织,守土有责。从各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到乡镇的基层干部,他们深入抗洪救灾一线,靠前指挥,冲锋在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情为民所系,民为情所动。在由教室改成的姜唐湖蓄洪区转移安置点上,每一块黑板都有这样一行粉笔字:“衷心感谢共产党!”写下这些字的是饱经沧桑的姜传勋老人。他说,人要懂得感恩,当他在洪水中被解救出来时,他就从心里喊出了这句话。

    情相牵,心相连。2007年防汛抗洪,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跃然眼前。

生命安全,防汛抗洪的头等使命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为珍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防汛抗洪提出的根本要求。

    7月9日,王家坝水位一涨再涨。从早上直至深夜,国家防总四次紧急会商,焦点在王家坝的分洪上。分洪,蓄洪区内群众利益将受到损失;不分洪,沿淮居民的生命安全则将受到严重威胁。依照提前测报的水文数据,国家防总慎重决策:提前作好蒙洼等行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一再叮嘱:一定要确保行蓄洪区的每一名群众都能安全转移。

    国家防总办公室和千里之外的蒙洼蓄洪区,一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灯光随即划破蒙洼漆黑的夜空。负责各乡镇和村转移的干部全部上岗到位,1200名民兵紧急动员,平板车、三轮车、自行车、小货车全部利用起来,力助蒙洼群众转移。

    7月10日凌晨5时,蓄洪区内的3684名临时居民已全部安全转移。之后,当地的干部又组织完成了4次拉网式排查,确认一户不漏、一人不漏后才在责任状上郑重签字画押。“紧急撤离任务,确保生命安全是最高的、压倒一切的主题。”参与人员转移的阜南县干部崔显瑞,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给予群众安全的高度重视深有感触。

    12时29分,按照国家防总的调度命令,蒙洼开闸蓄洪。整个蓄洪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蒙洼分洪是今年淮河防汛的一个缩影。出于对行蓄洪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在行洪决策上慎之又慎。在洪水较小时,能保住的圩堤决不放弃;在从大局出发必须启用行蓄洪区时,科学安排,尽可能把群众损失降到最小。截至目前,在今年王家坝以上水位、流量均超过1991年和2003年的情况下,安徽境内启用行蓄洪区涉及人口分别减少60.2万人和9.8万人,转移人口分别减少49.5万人和21.3万人。

    生命至上的原则,同样体现在行洪实施过程中。从人员撤退的组织,到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各项措施细致入微。安徽今年已累计紧急转移29万多人,转移过程中无一人伤亡,省委书记郭金龙说:“做到这一条是非常不容易的。”

    从安徽看全国,无论是江苏入海水道启用前的地毯式排查,还是重庆与时间赛跑紧急转移数十万人口,生命至上、安全至上,成为2007年防汛抗洪的头等使命。

尽职尽责,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管理安置灾区群众

    “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的逐步深入,带来的是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汛情面前,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社会管理,为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暴雨袭击后的重庆回龙坝镇梁滩桥村,马上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浓浓消毒水味,救灾人员在忙着喷洒药水防疫,还有的在修整道路和维修供电设备。

    从沿淮到川渝,灾后都处在这种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灾情发生后,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按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地政府精心组织,水利、民政、卫生、交通等各个部门紧急响应,各司其职。为了保障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病能治,医疗队和防疫队迅速进驻灾区,开展疫苗注射、消毒和常用药品发放等各项工作,面粉、大米、挂面等各种食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群众手中,受灾群众回迁房屋安全鉴定有序进行,水毁的桥梁、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紧张修复。

    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各级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些点点滴滴,凸显各级政府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体现了各政府部门行政能力的提升,也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了实处。

民生为先,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灾区群众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执政理念不仅来自于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宝贵经验的不断升华。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也更加清晰。

    对经历过1991年和2003年大水的沿淮居民来说,今年避灾避险与往年的对比,让他们对这一理念有了切身体会。

    王家坝保庄圩的崔辉绍老人说:“原来开闸分洪转移时,咱们是从家往外跑,安置在大堤上的救灾帐篷内。现在开闸分洪我们是从外往家跑,洪水再大也不影响咱们的正常生活了。”

    2003年大水后,国家高度重视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实施移民迁建工程,蒙洼蓄洪区内建起了4个保庄圩,原有的100多个庄台也得到了加高加固。与崔辉绍老人一样,蓄洪区内群众全部被安置到保庄圩或庄台上居住,告别了汛来撤离家园,灾后重返原地的来回折腾。

    庄台和保庄圩的建设,见证了给洪水以出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印证了新时期水利规划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指导思想。

    投入巨资兴修水利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按最高标准对行蓄洪区灾民给予补偿,“发展为了人民、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贯穿其间。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深入灾区,到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恪尽职守,从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则紧急转移群众,到胸怀群众安危冷暖妥善安置受灾群众,2007年防汛抗洪的成功实践,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做出了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