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慰问淮河抗洪军民 部署下一步抗洪救灾工作
2007-07-15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起来到安徽阜阳,慰问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广大军民,了解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并对下一步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部署。这是温家宝在临泉县迎仙镇移民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进入7月份以来,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洪水。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起来到安徽阜阳,慰问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广大军民,了解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并对下一步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上午9时30分,温家宝一下飞机,就坐车一个半小时,赶往临泉县迎仙镇。这个镇前几天遭遇了特大暴雨侵袭,155个自然村被水围困。为了安置群众,全镇设置了21个安置点。总理十分惦念受灾群众的生活。在迎南村移民安置点,他走进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拉住村民安喜学的手,坐在简易床上详细询问:一天三顿吃些什么?有没有干净的水喝?在安置点医疗室,医生正在为80多岁的安老太太看病。暴雨来临时,安老太太家里的人到外面打工去了,是村支书在房屋倒塌之前把她背出来的。温家宝问老人:“什么地方不舒服?”老人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医生说:“主要是受了惊吓,还有一些感冒。”总理紧紧握着老太太的双手说:“不要害怕了,我们都来了,你病好了,我们才安心。”由于雨水浸泡,很多村民患上了皮肤刺痒的病症,总理向医生详细询问了药品供应和治疗的情况。温家宝一再嘱咐当地的负责同志,当前救灾工作最要紧的是抓好三件事:一是饮水安全,对水质要检测;二是防病治病,特别要注意防治流行性和传染性疾病;三是房屋修缮,被水浸泡的房屋必须经过鉴定安全后,才能让群众住进去。
直到下午1点,温家宝简单吃完午饭后,又冒雨赶到了王家坝闸。阜南县王家坝闸素有淮河防汛“风向标”之称,是蒙洼蓄洪区进洪控制闸,原建于1953年。2003年淮河大水后,重建了控制闸工程。安徽省负责同志汇报了王家坝闸及其他治淮工程的情况。温家宝说,国家规划确定的19项治淮工程已完成13项,在这次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大投入,加快工程进度,完成余下的工程,尽早发挥作用。全部完工后,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进一步统筹研究淮河治理的长远之计。
温家宝登上王家坝闸总控室,详细询问了泄洪的情况。阜阳市负责人告诉总理,7月10日,王家坝开闸分洪,蒙洼蓄洪区18万亩耕地受淹,但没有一个人伤亡。现在蓄洪区近16万群众住进了100多个庄台和4个保庄圩里。望着蒙洼蓄洪区内的汪洋泽国,温家宝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真好啊!为抗击洪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大局。国家防总果断采取分洪措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安徽省执行国家防总的命令,为上下游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离开王家坝闸,温家宝来到蒙洼蓄洪区内看望群众。沿路随处可见被水淹没的庄稼。住在王家坝镇保庄圩的农民孟庆金,种了10多亩地,本指望今年秋季有个好收成,如今庄稼受了灾。温家宝握着孟庆金的手说:“为分洪,你们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感谢你们!按照分蓄洪的规定,对你们的损失要有补偿。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要按最高的标准给你们补偿。”在王家坝镇和谐村解放庄台,温总理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他一一询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温家宝说,恢复生产首要任务是抓排水。水不排心不安。他随即吩咐发改委的负责同志从外地调拨排水设备支援安徽。二是抓紧抢种,因地制宜抢种适宜的作物。要结合良种补贴政策,给农民供应良种。水退了,有房住,地里有庄稼,才叫安居乐业。同时,要抓紧修复路、电、水、通信等基础设施。
李郢村刘郢庄台有群众48户,温家宝2000年7月曾经来过这里。虽然已经过去7年,温家宝一上庄台,村民们还是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村民郎秀芳说:“总理你还去过我家呢,请你再到我家看看。”说着就拉起总理的手。村民们向总理念叨这七年的变化,免交农业税、粮食直补、免除学杂费……日子好过了,抵抗灾害的能力也强了。温家宝说,关键是这些政策已经制度化,不会再变了。
在淮河大堤上,温总理看望了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安徽省武警总队的官兵。他勉励广大官兵发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晚上8时30分,已经连续工作了十来个小时的温家宝不顾劳顿,主持召开了淮河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安徽省以及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汇报。温家宝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抗洪救灾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目前,全国的主汛期刚刚开始,必须做最困难的准备。要加强领导,科学防洪,依法防洪,调动一切力量,发扬抗洪精神,做好今年防汛抗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