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我国农业节水潜力有多大?
新华网 2007-06-20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姚润丰)虽然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用水普遍存在节水空间,但记者近日随“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便南方丰水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第一用水大户仍是农业,而节水潜力最大的也是农业。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司长李远华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4%,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如果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至15%,每年可减少灌溉用水量约600亿至800亿立方米。加快推进节水农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日趋恶化的希望所在。
李远华说,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我国灌溉水利用率由“八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95年的7.56亿亩发展到2005年的8.48亿亩。通过节水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以及农艺措施,全国形成了2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有效缓解了全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尽管我国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近年来明显下降,但农业仍是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用水的90%以上用于灌溉,农业用水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水资源的安全。”李远华分析说,我国的地面灌溉约占总灌溉面积的98%,土渠占95%以上,全国三分之二的灌溉面积上灌水方法十分粗放,灌溉水利用率低,是当前我国节水的主战场,也是节水的潜力所在。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国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4亿亩左右,成灾面积1.8亿亩,因干旱损失粮食约300亿公斤。与此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为1公斤,每亩每毫米降水生产粮食为0.5公斤,均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如果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每立方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每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0亿公斤以上,相当于河南省2006年全年的粮食产量。
危朝安还分析说,如果合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三江平原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5亿公斤,新疆北部地区可新增100亿公斤,东北西部可新增30亿公斤以上。“可见,解决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他说。
据李远华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节水的目标是:灌溉用水总量维持3600亿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9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0亿公斤;形成农业节水能力200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由45%提高到50%左右,正常年份亩均灌溉用水量由424立方米每亩下降到410立方米每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面积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25%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水利部确定,“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1998年以来尚未开工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本完成65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480个重点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十一五”期间,启动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粮食主产区1万亩至5万亩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用8年至10年时间全面解决严重缺水对当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制约问题,加快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