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水利厅厅长 谭策吾
(2007年1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省水利工作,研究水利发展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07年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陕西提供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6年全省水利工作整体推进,“十一五”开局良好
2006年是 “十一五”开局之年。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切实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全面加强防汛抗旱管理,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建设,不断强化依法治水,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水利工作呈现出发展氛围好、投入力度大、建设步伐快、质量效益高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投资32.5亿元,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和规划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行省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切实加大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水利系统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进度、抓质量、抓督查、抓服务,有力加快了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步伐,黄石滩、李家梁水库通过蓄水验收开始发挥效益,涧峪水库基本建成,采兔沟水库建设步伐加快,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全部按期实现年度建设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引红济石”调水通过省内立项审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咸阳“引石过渭”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列入《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渭洛河下游近期防洪、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两大项目通过水利部审查,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基建项目的形势下,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王圪堵、南沟门、亭口三大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水规总院审查,其中王圪堵水库经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家发改委,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为打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推进“十一五”水利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防洪保安和抗旱减灾成效显著
2006年全省局地暴雨和山洪灾害多发,一些中小河流多次出现超警戒流量洪水,造成较大灾害损失。特别是春、夏两季旱情严重,陕北、陕南出现重度干旱,为1997年以来干旱最重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实行省级领导联系各市(区)防汛工作制度,深入抗洪抢险一线检查指导。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水利部门周密部署,全面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和工作措施,加快主要江河水毁修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防汛预警设施建设,入汛以后严密监视雨水情,强化统一指挥调度,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局部洪水灾害损失,实现了全省安全度汛目标。在迎战近10年来发生的特大干旱中,广大水利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保苗,及时开动各类水利设施投入灌溉,实施大型灌区水量统一调度,全年灌溉农田2600多万亩次,挽回旱灾损失17亿元,为夺取粮食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面加快。省政府制定了《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意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饮水工程总指挥部,召开电视电话会和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各级水利部门抓紧修订实施规划,逐村核定项目,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了新一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热潮,全年落实资金6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700处,解决了8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启动实施了城镇供水日元贷款13个子项目,改造完成了10座重点县城供水设施,年新增供水量1000万立方米。
灌区节水改造迈上新的台阶。列入全国的1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入力度加大,5个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6万亩。历经6年多来的艰苦努力,全面建成了总投资16.6亿元的关中九大灌区世行贷款改造项目,节水增产效益明显,顺利通过世界银行验收,被评为在我国实施最好的项目之一,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
农田水利建设掀起新高潮。围绕新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了《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五年规划》,省级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和质量效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重点流域水保治理和淤地坝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修基本农田70万亩,建成各类井、站2000多处,新建集雨水窖12万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0平方公里,新修加固淤地坝1100座。农村水电、渔业生产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水库移民政策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全省有79万移民纳入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每年可争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4.8亿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首次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各级认真贯彻落实水库移民扶持政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广大移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国家移民政策,扎实开展“双核”工作,逐一建档造册,张榜进行公布,完成了5库6县试点任务 ,水库移民政策落实工作进展顺利。
(四)水利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依法管水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立法步伐加快,省人大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组织开展了河道“三乱”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影响江河行洪安全和水环境的违法采砂案件,主汛期全省主要河段全面实现禁采。继续推行县级水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全省实行水利综合执法的县(区)已经达到40多个,较好地解决了多头执法和执法不力等问题,提高了依法治水的能力和水平。
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力度加大。取水许可审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管理逐步加强,报请省政府批准了《陕西省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和审批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积极推进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了行政区域分水指标细化和渭河水量调度工作。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西安、榆林两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力度,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依法查处拖欠水资源费事件,去年全省征收水资源费由往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2.3亿元,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水利科技进步取得较好成绩。率先在全国制定了省级《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积极开展了灌区U型渠道量水槽、智能型弯头流量计、雨水利用技术转化平台建设与示范等科研推广项目,组团参加了中国水博览会大型展览活动。11个水利科研项目被评为全省科技进步奖,是历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等次最高、奖项最多的一年。
(五)水利改革取得新的成效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积极开展了“代建制”和无标底招标试点,加快了已成工程验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工程管理达标工作全面展开,促进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管理。水价改革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我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近半数的市、县城市供水实行了“第三步”水价,大型灌区全部实行按量计费、微机开票到户,被树为全国的典范。水管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1个市(区)的实施方案全部出台,西安、延安、榆林市直水管单位体改工作基本完成,省直3个试点单位定性定编和“两项经费”得到初步落实,面上体改工作全面展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有85%的小水工程通过明晰产权,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参与式用水管理快步发展,全省农民用水者协会达到338个。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兴办水利,采取“一事一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拓宽了水利筹资渠道,保证了全省水利投资稳定增长,为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水利行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创新治水思路,区域特色水利成效明显。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水利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不断加强。水利系统各级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通过这次市、县换届,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水利部门领导岗位,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切实加大水利资金稽查审计力度,构建水利惩防腐败体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深入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灌区、文明工地、十佳供水企业和“创佳评差”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开展了“水利振兴杯”、“优秀水利局长”、“秦龙杯”夏灌劳动竞赛等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水利改革与建设的亮点和经验,营造了水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抓落实,确保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2006年水利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全省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取得的新成果。在此,我代表省水利厅,对一直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
总结去年的工作,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1、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完善治水思路。推进我省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我省省情和水情,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新思路,把水资源问题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抓重点、求突破,才能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2、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水利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只有依靠加快项目建设,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全省水利系统各级要继续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抓好一批重点水源、农村水利、防洪保安等项目建设,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以项目带动城乡发展,以项目提升服务功能,才能保持全省水利投资的稳定增长态势,推动水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3、必须加强水行政管理,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水利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各级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以新的理念和思路指导水利工作。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努力实现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水利工作的首要位置。近年来,我们在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树立了水利的良好形象。实践证明,在今后的水利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确保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5、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努力解决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水价形成机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促进水利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水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省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供求矛盾加剧,同时水的浪费现象仍很普遍,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重大项目立项审批难度加大,新开工项目储备不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少工程老化失修,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水土流失严重局面尚未得到有效遏止;水利行业干部职工在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不高,以水权转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大。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为构建和谐陕西提供水利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新的历史时期,水利发展的宏观环境十分有利,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广大群众热情高涨,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水利系统各级要牢固树立抓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我省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为建设和谐陕西做出积极贡献。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完善治水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水利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水利工作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要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努力突破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努力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促进抗旱减灾;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要坚持城乡统筹。始终把农村水利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坚持把城市水利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城市防洪、供水、水环境与水生态建设,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五要坚持建管并重。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强化用水需求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完善水市场,转变水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生机活力。六要坚持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水利先进技术研究,加大科技推广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省水利科技含量;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快研发我省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电子政务等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以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以上这些思路目标,既是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新时期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现实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勇于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抓好六件大事,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着眼长远、全面推进,也要立足当前、重点突破。从水利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大局来讲,当前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突破“瓶颈”制约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来,着力抓好六件大事,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尽快启动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引汉济渭调水是省内南水北调的标志性工程,对于充分发挥陕南地区水资源优势、缓解关中地区水供求紧张矛盾、保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需求、维护渭河健康生命和促进陕北生态环境好转、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经过反复认真研究,提出今年要尽快全面启动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力促这一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事关农村稳定和农民的身心健康,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国务院决定用10年左右时间解决现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省政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求“十一五”期间解决6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要优先解决29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全省水利系统要把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逐级夯实责任,强化项目统筹,落实配套资金,规范建设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组织好、实施好、管理好,努力实现五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目标,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着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目前,我省共有各类水库1050座,经鉴定有376座为病险水库。近年来已经完成治理58座,正在治理的有22座。但这方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省还有近300座水库病险严重,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最近,中央做出决定,集中力量用两、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要抓住有利机遇,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抓紧开展病险水库初步设计,健全完善水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方案,争取有更多的病险水库列入国家治理计划。通过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尽早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管理水平,使水库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大力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我省是一个农业省份,加快灌区基础设施改造步伐,对于保障全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节水农业的道路。但是,长期以来,我省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不少机电设备超期服役,大量田间设施配套不完善,这些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整体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即通过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和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各地和各大灌区要高度重视,把灌区改造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件大事来抓,精心实施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搞好末级渠系建设,大力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不断增强灌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农民用水自治制度,初步建立起灌区专管机构与群管组织相结合的新型供求关系。通过改造、改革和加强管理,有效解决灌区基础设施滞后和管理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五是持续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各地要认真落实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坚持以村为单位,加快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确保陕北人均2--3亩、关中人均1.5亩、陕南人均1亩目标的实现。同时要不断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和发动受益区群众,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利化程度。
六是认真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建国以来,我省共建成大中型水库82座,这些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库移民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难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国务院修订和出台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提高补偿补助标准,加大后期扶持力度。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库移民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要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没有移民专管机构的市县要落实机构、编制和人员。认真执行政策,切实做好移民身份、移民人数核定工作。严格按照程序,科学确定扶持方式,抓紧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长远规划》。高度重视水库移民稳定工作,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稳定和谐发展。
(三)深化水利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省水利系统各级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推动水利迈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要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目前这项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各地要坚决贯彻省政府《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进程,认真抓好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和“两项经费”落实。为切实促进这项改革,省上将实行中、省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与各地水管体制改革挂钩制度,对领导不重视、工作力度不大、改革进展滞后的市县,在资金计划安排上要予以扣减。总之,要通过各方不懈努力,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省属及市县骨干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初步建立起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要积极推进水权和水价改革。加快石头河水库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改革,积极推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水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等各项管理制度。贯彻落实《陕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逐步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巩固完善农业灌溉终端水价改革,建立充分体现我省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三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明晰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效益充分发挥。以用水户参与式管理为重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已组建协会的监督管理,促进用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四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分级办水责任,稳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培育发展水市场,对供水、水电开发、城市防洪工程等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多元化筹资机制。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资金使用审计稽查,努力提高投资使用效益。
五要完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对水利经营性资产,要建立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推动水利企业整合、重组、改制,提高资产经营效益。
六要逐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贯彻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好乡镇水管站人员编制,理顺管理关系,推行乡镇水管站、水利科技推广站、中心供水站三位一体、综合办站经验,拓展服务范围,推动基层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07年水利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全省水利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保安、节水改造和水保生态建设为重点,努力在打破水资源“瓶颈”制约、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转变水管理模式、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加快推动传统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年完成水利投资40亿元,建设基本农田7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50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0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万千瓦,完成水产品产量8万吨。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努力突破“瓶颈”制约
继续把骨干水源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快重点水源、跨流域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今年全面建成渭南涧峪水库,基本建成榆林采兔沟水库,加快王圪堵、南沟门水库和引红济石、引石过渭工程建设。尽快启动省内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组建法人机构,落实筹融资方案,全面开展“四通一平”施工准备,力争先行开工三河口水库和秦岭隧洞部分试验段工程。。围绕“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两引八库”骨干水源工程,科学选比论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确保榆林王圪堵水库通过国家立项审批,正式开工建设;延安南沟门水库、咸阳亭口水库通过水利部审查,力争国家立项;加快推进引汉济渭调水、泾河东庄水库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县以上城市水源地规划、引黄入榆近期工程规划和小水电开发等基础性规划。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加强项目前期准备、项目争取、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进一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认真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陕北、关中中部和陕南东部降水偏多,秋季有秋淋天气,盛夏关中、陕南有中等强度伏旱,全省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各地要力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在确保主要江河、大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设施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扎实做好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防汛准备工作。高度重视各类水库、水电站防汛安全管理,严格调度权限和调度运用计划,确保安全度汛。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防御避险措施的落实,积极抓好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加快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险水库治理步伐。围绕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列入首批实施计划的渭洛河下游防洪续建工程、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在建的渭河中游、汉江干流段、丹江、延河等重点河流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洪应急工程建设,确保赶在汛前达到度汛标准。加快在建的2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开工6座治理工程,力争完成15座水库治理工程。
加强防汛预警设施建设。坚持工程带水文、带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水文测站改造步伐,建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省级工情中心、防洪工程数据库和西安、宝鸡、三门峡库区三个水情分中心,完善陕南雨量监测速报、陕北库坝群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新建大型水库防汛调度与视频监视及漆水河、金陵河洪水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防汛指挥调度能力。
健全抗旱减灾工作体系。加快旱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抗旱预案审批备案制度,充分发挥各类水利设施抗旱减灾作用,力争多引水、多灌溉,因地制宜搞好抗旱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抗旱水量统一调度和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抗旱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规划编制建议计划,加快单项工程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编报审批,坚持资金“报账制”管理,全年新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500处,解决2000个村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800个村70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10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200个村集中供水工程。按照“选好水源、搞好规划,理顺水价、多元投资,法人负责、市场运作,加强管理、自我发展”的思路,以水源建设和管网改造为重点,精心实施好凤翔、黄龙等16个县城供水国债项目,加快城镇供水日元贷款项目建设,力争千阳、富平等子项目年内竣工。
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新修与改造提高并举、土地整治与水利配套并重、季节性群众会战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实行政府扶持引导,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大力开展以修田造地、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灌区土地平整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井、窖、塘等各类小型水利设施,继续实施陕南“小工程、大群体”项目,全年新修基本农田70万亩,新建机井、抽水站1500处,发展集雨水窖10万眼,新增小型水利工程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
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以节水增效为核心,依托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重点抓好灌区水源工程建设、干支渠道衬砌和大型泵站、重要建筑物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田间设施配套,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快关中九大灌区世行贷款单项工程验收工作,确保整体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抓好泾惠渠、石门等5个大型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和合阳等13个节水增效重点县工程建设,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节水示范园区,全年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
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现在,省级水土保持管理体制已经理顺,这方面的力量得到有力加强。有关各方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组织实施好黄河水保生态、汉丹江水源地水保综合防治、无定河水保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项目,加快在建的34条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抓好定边、太白、留坝等10个生态修复试点县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项目建设。坚持治理和保护并重,以落实能源开发水土保持保证金制度为突破口,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保工作力度,坚决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依法巩固治理成果,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积极发展农村水电和渔业生产。最近,省政府已重新明确了水利部门负责全省水电行政管理的职能,各地要切实担负起职责,严格按照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规范水能资源开发行为,加强建设项目监管,加快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水电开发市场秩序。今年要全面启动石泉、旬阳等“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抓好10座骨干电源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全年新增水电装机3万千瓦,发展“以电代燃”农户1630户。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水产品安全管理,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8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2.5亿元。
(四)充分发挥管理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能力建设
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全面贯彻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尽快理顺煤炭行业水资源费征收体制,确保足额征收入库。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细化我省黄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各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贯彻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制定我省《渭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落实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管理,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加快建设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管理系统,启动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突破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战略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颁布出台的节约用水办法、节水型社会建设纲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行业用水定额等规章制度,抓好西安、榆林两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结推广经验,扩大规模范围,启动宝鸡、咸阳等省级试点。制定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和用户的用水、节水情况监督检查,加快节水工程体系建设,逐步推行中水回用技术,努力实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个百分点,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河道管理。河道是水资源的载体,是行洪的通道,是生态的屏障。各级水利部门要树立责任主体意识,大力加强河道管理,切实当好河流代言人。严格实行主要江河汛期禁采砂制度,加强采砂许可管理,指导砂石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依法规范和约束涉河事务,努力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河道。同时,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继续深化法人负责、招标投标、建设监理“三项制度”,大力推行无标底招标和“代建制”,加大已成工程验收力度。
加强依法治水。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精神,广泛开展水利普法和水法制宣传活动,加快推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加强水利立法基础工作,完成全省《城镇供水管理条例》、《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修订)》等法规的立法调研、起草和送审工作。继续推行县级水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依法维护水利行业合法权益。健全完善防汛抗旱、供水、渔业等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和应急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强水利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采取集中授课、短期轮训等形式,对市、县水利局长进行一次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素质,适应现代水利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术能手,为推进水利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管理,开展执法监察和工程稽查,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水利行业良好形象。深入开展“创佳评差”和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激发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热情和干劲,激励他们在水利建设与发展中建功立业。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不安全事故发生,努力维护水利行业和谐稳定局面,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创造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作风,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重大问题、前瞻性问题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腾出更多的精力,聚精会神抓落实。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继续开展“水利振兴杯”、“优秀水利局长”等评选表彰活动,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实行任务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五项制度,确保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价、有奖惩,推动全年水利改革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同志们,做好2007年全省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全面完成今年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