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应当“提速”
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张涸?
人民日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下滑、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亟待提速。
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在全国18亿多亩耕地中,只有8.48亿亩有灌排设施,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据预测,到2033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为使国家粮食生产达到基本自给,全国粮食单产要达到488公斤/亩,今后单产年增长率要达到1.89%,为此必须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
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保障。
加快农田水利发展,还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国402处大型灌区完成节水改造后,年可节水330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农业缺水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政府和民间投资增加不多,农民投工大幅度减少,投入下滑更为明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据统计,2004—2005年度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投工,比1998—1999年度下降近70%。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离不开投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各级政府首先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把农村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当前按照我国国情,农田水利建设靠政府包揽不现实,完全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也办不成。因此,农田水利必须尽快建立新的投入机制,转变过去以农民为主的方式,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水利发展建设基金。
其次,应该把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节地改造及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作为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
第三,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新的组织方式,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政府要从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习惯做法中解脱出来,重点抓规划、水资源管理、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服务等,让村集体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走到“前台”,将农村用水决策权、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权回归农民。自己的工程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用放心水,交明白钱,逐步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使农田水利持久发挥效益。